环境科学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专业类:理学类 **码:082503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环境科学方面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能在国家环境保护领域和企事业单位从事环境科学研究、环境规划与评价、环境保护技术工作和资源、环境管理等工作的高级实用性人才。
二、培养要求
L01)具有身心健康、品德高尚、意志坚强、勤奋刻苦的生活和工作能力;
L02)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和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
L03)了解环境保护的方针政策和制度,了解国内外环境问题和环保思想的发展历史,环境科学的理论前沿、最新技术和产业发展动态;
L04)掌握环境科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掌握必要的化学、生物、数学、物理、管理及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
L05)具有认识主要环境问题、分析实际环境问题和解决复杂环境问题的基本能力,具有较强的总结、提炼、归纳能力,一定的系统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以及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创新创业能力、实践能力和专业素养;
L06)热爱环保事业,具有可持续发展理念环境意识和安全意识,具备科研素养、职业伦理、法律观念、追求卓越的态度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L07)掌握一门外语,有较强的外语阅读能力,一定的听、说、写作能力及计算机运用能力;
L08)具有较强的调查研究与决策、组织与管理、口头与文字表达能力,具有独立获取知识、信息处理的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精神和较高的沟通能力;
L09)了解环境保护的相关法律和社会环境。
三、学制
本科标准学制四年。
四、最低毕业学分
4年制本科培养总学分160学分。
五、授予学位
经审核,符合《必赢nn699net学士学位授予工作实施细则》规定条件者,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六、核心课程
环境化学、环境监测、环境规划与管理学、环境生物学、水污染控制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工程学、环境科学概论。
环境生态工程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专业类:工学 **码:082504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生态文明理念,掌握自然资源保护、生态恢复与重建、资源开发利用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具备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环境工程的规划与设计、生态系统管理、保护及恢复等方面的能力,能在企事业单位、技术和行政管理部门从事环境修复、生态恢复、生态规划、生态设计、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工作的高素质地方性、应用型人才。
二、培养要求
L01)具有身心健康、品德高尚、意志坚强、勤奋刻苦、乐于创新的良好素质;
L02)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和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
L03)掌握生物学、生态学、环境学科、工程设计科学的基础知识,了解本专业前沿和发展趋势;
L04)具有生态文明理念,掌握自然资源保护、生态恢复与重建、资源开发利用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
L05)具备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环境工程的规划与设计、生态系统管理、保护及恢复等方面的能力;
L06)具有较高的外语水平,较强的外语阅读能力,一定的听、说、写作能力;
L07)具有较强的运用计算机进行科学研究和设计的能力;
L08)具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和适应科技发展的应变能力,具有团队合作精神和较高的沟通能力;
L09)了解本专业的相关法律和社会环境。
三、学制
本科标准学制4年。
四、最低毕业学分
4年制本科培养总学分160学分。
五、授予学位
经审核,符合《必赢nn699net学士学位授予工作实施细则》规定条件者,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六、核心课程
普通生态学、生态系统管理、环境生态工程与设计、污染生态学、景观生态学、恢复生态学、环境工程学、环境监测、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与实践、自然地理学。
生物工程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工学 **码:083001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注重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并具备良好的人文社科基础知识和人文修养。掌握生物工程专业知识及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了解学科发展前沿和动态,掌握较为坚实的基因工程、酶工程(蛋白质工程)、细胞工程、发酵工程、生化分离工程等生物工程领域的基本理论和实验技能,熟悉生物工程技术相关的生产原理、生产工艺、分离纯化技术等,具备生物新资源、新产品、新技术研究开发的初步能力,了解生物工程企业生产和销售环节的流程,能在生物生产与制造、检验与监督、研发、营销等企事业单位,从事生产、质检、科研、销售和管理的高素质专门人才。
二、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生物学、工程学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通过生物技术与工程等方面的基本技能训练,具备在生物工程领域从事设计、生产、管理和新技术研究、新产品开发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LO1)系统掌握生物工程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
LO2)熟练掌握发酵工程、基因工程、生物反应工程、生化分离工程、生物工程设备等生物工程实验与操作面的基本技能;
LO3)掌握本专业类所需的数学、物理、化学、计算机和英语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LO4)熟悉生物工程及其产业的相关方针、政策和法规;
LO5)掌握生物工程方面的基本技术,具备在生物工程领域从事设计、生产、管理和新技术研究、新产品开发的基本能力;
LO6)具备良好的自学习惯和能力、较好的表达交流能力、一定的计算机及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自我学习、自我发展能力;
LO7)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一定的外语应用能力和跨文化交流与合作能力;
LO8)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批判性思维和可持续发展理念,具有生物工程实践和技术革新的能力。
LO9)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L10)掌握体育运动的一般知识和基本方法,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锻炼合格标准。
三、学制
本科标准学制为4年。
四、最低毕业学分
4年制本科培养总学分160。
五、授予学位
经审核,符合《必赢nn699net学士学位授予工作实施细则》规定条件者,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六、核心课程
普通生物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化工原理、微生物学、基因工程、发酵工程、生物反应工程、生物分离工程、生物工程设备等。
生物技术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专业类:理学类 **码: 071002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的学生应具备生命科学的基本理论和系统的生物技术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工业、医药、食品、农林牧渔、环保及园林等行业的企事业单位和行政部门从事生物学以及生物技术相关的应用研究、技术推广与开发、生产管理及行政管理等工作;培养目标符合地方性、应用型人才特色。
二、培养要求
生物技术专业在“厚基础,宽口径”前提下,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根本目标。具体的培养要求如下:
L01)具有身心健康、品德高尚、意志坚强、勤奋刻苦、良好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L02)熟悉生物技术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掌握必要的化学、生物、数学、物理、管理及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
L03)具备科学研究和实际动手的能力,具备相关的经济、法律、管理等人文社科基本素质;
L04)掌握生物技术与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技术方法,具备生物技术技能、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技术、动植物生理技术等方面的能力,了解生物技术与产业的研究前沿和发展动态、国家生物技术产业、生物资源开发利用、生技法规和政策;
L05)具有较高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热爱生物技术产业事业;
L06)有较强的调查研究与决策、组织与管理、口头与文字表达能力,具有独立获取知识、信息处理的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精神和较高的沟通能力,适应社会发展、视野宽广、有创新能力、专业面较宽的复合型人才。
三、学制
本科标准学制四年。
四、最低毕业学分
4年制本科培养总学分160学分。
五、授予学位
经审核,符合《必赢nn699net学士学位授予工作实施细则》规定条件者,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六、核心课程
动物学、植物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微生物学、遗传学、生物信息学、生化分离工程、基因工程、细胞工程、蛋白质与酶工程等。
生态学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专业类:理学 **码:071004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面向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国家生态安全保障的战略需求和青海省“生态立省”、“生态强省”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需求,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生态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能够在企事业单位和行政管理部门等,从事生态环境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生态规划与管理、生态学科学研究、环境工程、生态环境评价等相关工作的高素质理论与应用型人才。
二、培养要求
L01)具有身心健康、品德高尚、意志坚强、勤奋刻苦、乐于创新的良好素质;
L02)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和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
L03)掌握扎实的生态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受到系统的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训练,了解本专业前沿和发展趋势;
L04)掌握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分析方法、生态规划与生态设计方法、生态学实验设计与数据统计分析方法的能力;
L05)具备生态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生态系统管理、保护及恢复等方面的能力;
L06)具有较高的外语水平,较强的外语阅读能力,一定的听、说、写作能力;
L07)具有较强的运用计算机进行科学研究和设计的能力;
L08)具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和适应科技发展的应变能力,具有团队合作精神和较高的沟通能力;
L09)了解本专业的相关法律和社会环境。
三、学制
本科标准学制4年。
四、最低毕业学分
4年制本科培养总学分160学分。
五、授予学位
经审核,符合《必赢nn699net学士学位授予工作实施细则》规定条件者,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六、核心课程
普通生态学、生态系统管理、恢复生态学、景观生态学、群落生态学、污染生态学、自然地理学、全球变化生态学、地理信息系统(GIS)、气象学。
“高原生物学菁英班”计划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高原生物学菁英班”是必赢nn699net与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合作共建,融合了双方的优秀师资力量,将发挥必赢nn699net在基础理论教学和优质生源方面的优势,充分利用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在科研前沿的学科优势和科研条件,探索校所联合、科教结合、协同创新,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和鲜明专业特色英才的新模式、新机制,共同培养高原生物学、药学、生态学相关学科领域高水平研究型人才。在课程设置方面,按照“菁英班”培养目标要求,制定“学研结合”的人才培养方案与教学计划。既体现基础性,又体现创新性。本科大一、大二阶段,主要学习国家规定的通识教育课程、生物学、药学、生态学、环境科学、环境生态工程等专业方向的基础课程和实习,大三阶段分方向学习专业理论课和研究方法,教学任务由双方共同承担,大四进入研究性学习阶段,学生通过进入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导师所在实验室开展研究性学习,完成专业选修课和毕业设计及毕业论文,以论文的质量及导师的评价作为考核的标准。“菁英班”主要培养从事生物技术、生物工程、环境科学、环境生态工程和生态学等专业领域科学研究、技术开发、教学及管理类技能的高级科技人才。具体专业的培养目标如下:
生物技术专业:培养具备较强的数理化基础,具有国际化视野,接受严格科学思维、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的训练,掌握生物科学和技术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利用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和技能在教学、科研、生物技术产业及其相关领域从事与生物技术有关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人才培养及生产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应用型专门高级技术人才。
生物工程专业:学生系统掌握现代生物学,生物技术及产业化的基本科学原理、基本技能、工艺技术过程和工程设计等基础理论,能在生物技术与工程领域从事产业化工程设计、生产、管理和新技术研究,新产品开发的工程技术人才。以生物化工为主导,培养出多层次创新型生物工程人才。
环境科学专业:培养具有德、智、体全面发展和良好科学与人文素养,掌握环境科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具备一定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能在相关的行政机关、高等院校与科研机构、环境监测部门、企业单位等从事环境行政管理、科研、教学和环境保护等工作的合格人才。
环境生态工程专业:培养具备生态学、环境科学和工程设计等方面基础知识,掌握环境生态学理论、基本知识和工程治理基本技能,能够在环境与生态保护相关的企、事业单位或教育部门从事环境生态学研究、生态修复与建设、生态规划与设计等方面工作的复合型人才。
生态学专业:面向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国家生态安全保障的战略需求和青海省“生态立省”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需求,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生态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能够在企事业单位和行政管理部门等,从事生态环境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生态规划与管理、生态学科学研究、生态工程、生态环境评价等相关工作的高素质理论与应用型人才。
二、培养要求
LO1)具有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遵纪守法观念和良好的道德品质。
LO2)具有一定的人文、社科、法律等知识,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作风,具有优良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体魄。
LO3)具有扎实的数、理、化、生物学、环境科学基础理论知识,对于生物技术或生物工程专业系统掌握所需的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化工原理等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以及生化反应工程、生化分离工程、微生物工程、基因工程、酶工程、细胞工程、生化过程检测与控制等生物工程的基本理论和技术。对于环境科学、环境生态工程和生态学专业,掌握扎实的环境科学、环境生态工程和生态学专业所学和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了解环境科学、环境生态工程和生态学的前沿、应用前景和最新发展动态,以及环境保护产业的发展状况,具备初步的环保工程设计、施工及运行管理能力,能开展生态调查、环境评价、生态规划、生态工程设计、生态环境保护、生态建设、生态管理,以及生态学研究和科技论文撰写、生态教育与科普宣传等相关工作。
LO4)具有较好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外语能力,能查阅文献,阅读本专业的外文书刊,具有一定的外语听、说、读、写能力。
LO5)具有一定的科研、技术开发、生产经营和管理的知识和能力。
LO6)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具有一定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具有适应社会需求继续深造的潜能,以及应对危机及突发事件的初步能力;
LO7)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初步的交流、竞争与合作能力。
三、学制
本科标准学制四年。
四、最低毕业学分
四年制本科培养总学分最低160学分,其中必修113学分,选修47学分。
五、授予学位
经审核,符合《必赢nn699net学士学位授予工作实施细则》规定条件者,授予理学或工学学士学位。
六、核心课程
植物学、动物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微生物学、遗传学、环境化学、环境评价、环境科学概论、普通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学、修复生态学、景观生态学、群落生态学等。